买房这件事,到底值不值得掏空六个钱包?

最近跟几个朋友聚餐,话题不知不觉又拐到了房子上。老张刚在郊区买了套三居室,月供一万二;小李还在租房,说打死不当房奴;王姐则天天念叨着要把老房子卖了换学区房。你看,中国人聊天的尽头永远是房子,这事儿真有意思。

说实话,我十年前刚工作那会儿,也觉得买房是人生必选项。当时跟着中介看了大半个月房,最后咬牙在东五环买了套60平的小两居。现在想想,那会儿的房价放到今天简直跟白送似的。但你知道吗?就这套小房子,硬是让我错过了比特币、基金定投好几个风口。有时候半夜睡不着,我也会琢磨:要是当年没买房,拿着首付去投资别的,现在会不会更滋润?

房价这玩意儿,跟过山车似的

记得2016年那阵子,房价涨得那叫一个疯。我有个同事,上午看中的房子下午就被人全款截胡,气得直跺脚。后来政策一收紧,市场立马就凉了。最夸张的是2018年,燕郊那边房价直接腰斩,好多高位接盘的朋友现在还在水下憋着呢。

不过话说回来,房子这东西吧,它不光是住的地方。咱们中国人骨子里就有"安居乐业"的传统观念。我表弟去年结婚,女方家长开口第一句话就是"有房吗",没房连相亲的资格都没有。你说这现实不现实?但这就是现状啊。

租房真的比买房划算吗?

小李总说租房自由,想搬就搬。可去年房东突然要卖房,他带着老婆孩子半个月看了二十多套房,最后多花了30%租金才找到合适的。更别提孩子上学要办的各种证明,麻烦得要死。我另一个朋友倒是一直租房,但他把积蓄都投在了美股,这些年赚的比房价涨幅还猛。所以这事儿真说不准,关键看个人选择。

不过我得提醒一句,现在很多年轻人算账只算月供和租金的差价,却忽略了首付的机会成本。100万的首付要是放理财里,按4%算一年也有4万收益呢。再加上装修、税费、物业费这些杂七杂八的,其实买房的实际成本比表面看到的要高得多。

学区房这个坑,跳还是不跳?

王姐家的情况特别典型。她家现在住的三居室挺舒服的,但为了孩子能上重点小学,非要换老破小学区房。我去看过那房子,80年代的板楼,厕所转个身都费劲,单价却比周边贵出一大截。关键是现在教育改革风声紧,搞不好过两年学区政策一变,这钱就打水漂了。

我认识个挺精明的家长,他家孩子上学就走的"租房+赞助费"的路子。算下来比买学区房省了至少200万,这笔钱留着给孩子将来出国不香吗?当然啦,每个家庭情况不同,这事儿还得自己掂量。

未来会怎样?谁也说不准

现在经常听到有人说"房价永远涨",要我说这话就跟"股市永远涨"一样不靠谱。日本泡沫经济那会儿,东京房价能买下整个美国,后来呢?咱们国家现在城镇化率已经60%多了,人口红利也在消退,再加上"房住不炒"的政策定调,我觉得闭眼买房就能赚钱的时代真过去了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好地段的优质房产永远稀缺。我有个做投资的朋友就说,与其买十套郊区房,不如在市中心买套像样的。毕竟房子终究是用来住的,地段、配套、品质这些硬指标永远值钱。

说到底,买房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。有人图安稳,有人要自由,有人考虑投资回报,有人在乎面子工程。我的建议是,别被焦虑裹挟着做决定,把账算明白,想清楚自己要什么。毕竟啊,人生除了房子,值得投资的东西还多着呢。你说是不是?

返回文章列表
相关文章

0